当前位置: 首页 > 期刊 > 《中外医疗》 > 201428
编号:13659870
多模式治疗颈源性头痛的临床分析(1)
http://www.100md.com 2014年10月5日 于勇勤
第1页

    参见附件。

     [摘要]目的 探讨多模式治疗颈源性头痛的临床疗效及优缺点。方法 将46例颈源性头痛的患者,分别采用保守治疗、颈2/3、3/4椎间盘射频热凝治疗和多模式治疗的方法,分为保守治疗组(A组)12例、射频热凝治疗组(B组)15例、综合治疗组(C组)19例,并通过颈椎活动度评分(ROM)和疼痛程度数字评分(NRS)对照两种方法的疗效,讨论分析多模式治疗颈源性头痛的优缺点。 结果 比较3组患者术前与术后的VAS评分,其中,术前A、B、C组分别为(6.9±0.4)、(7.2±0.3)、(7.3±0.4),术后1个月分别为(2.8±0.4)、(2.9±0.2)、(2.1±0.3),比较3组术前与术后的ROM评分,其中术前A、B、C组分别为(2.7±0.2)、(3.0±0.4)、(3.2±0.3),3组患者术前术后及随访的ROM和NRS均获得下降,以多模式治疗组最为显著,差异有统计学意义,46例患者治疗及随访期间均未发现明显不良并发症。结论 多模式治疗颈源性头痛是安全高效的临床治疗选择。

    [关键词] 颈源性头痛;射频热凝治疗;多模式治疗

    [中图分类号] R681.55 [文献标识码] A [文章编号] 1674-0742(2014)10(a)-0068-02

    颈源性头痛(cervicogenic headache CEH)由Sjaastad等1983年首次提出[1],是指由颈椎或颈部软组织的器质性或功能性病损所引起的以慢性、单侧头部疼痛为主要表现的综合征,颈部的过伸、过曲或旋转对寰椎和寰枢关节之间的C1和C2神经根都可产生压迫或牵拉造成头痛[2]。可是在临床活动中很少能被广大患者或医师认识并诊断,常被误诊为椎基底供血不足、偏头痛或脑血管硬化等疾病 ......

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,详见PDF附件